特邀报告人

1571672434057075498.jpg

景乃禾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化细胞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长。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88年在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9年赴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1年回国任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研究组长、副研究员,1995年晋升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干细胞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负责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还担任《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9-2014)、《Cell Research》、《IUBMB Life》(2010-2013)、《Mechanism of Development》《Acta Biochimica Biophysica Sinica》、《Neuroscience Bulletin》编委,《BMC Developmental Biology》和《J Mol Cell Biol》副主编等。

景乃禾研究员长期从事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分子机制和多能干细胞神经定向诱导分化的调控机制研究。近年来,该研究组建立了小鼠早期胚胎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Geo-seq),并利用该技术成功构建了小鼠原肠运动时期的时空转录组图谱,揭示了原肠运动过程中三胚层发育分化的细胞谱系;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动物模型的干细胞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胚胎干细胞神经定向分化和哺乳动物神经系统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领域取得若干有意义的发现,其中BMP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获得2014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在《Nature》、《Nature Cell Biology》、《Cell Stem Cell》、《Developmental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Protocols》、《Cell Research》、《Proc Natl Acad Sci USA》、《eLife》、《Development》等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

报告题目: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lineage specification and tissue organization in early mouse embryo

无标题.png

宋保亮教授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宋保亮长期研究胆固醇代谢调控及代谢性疾病。他的工作阐明了小肠胆固醇吸收的分子途径,揭示了胆固醇合成的负反馈调控通路,发现了细胞内胆固醇运输的新途径,以及发现新型胆固醇共价修饰蛋白。他的工作发表在Science、Cell、Nat Med、Cell Metab等期刊,产生重要科学影响,受邀在Nature Review Molecular Cell Biology撰写胆固醇代谢长综述。他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首届科学探索奖等荣誉,并担任基金委糖脂代谢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组长。

报告题目:Cholesterol metabolism after eating

1571672868247006197.jpg

曹晓风院士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植物表观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土、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植物和微生物科学联合研究中心CEPAMS中方主任。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91年获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2002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8年获得美国杜邦青年科学家奖, 2011年获得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2015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先后担任科技部、农业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各类重大任务首席科学家。

曹晓风院士长期从事植物表观遗传学相关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DNA及组蛋白甲基化对拟南芥开花时间的调控和水稻小RNA合成调控及其对植物发育的机理研究。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 Nature Genet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 Genome Biology, Nature Plants, Plant Cell,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 Trends in Plant Sciences和Current Biology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报告题目:高等植物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控植物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

1571673049678042871.jpg

孟安明院士
清华大学生命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991年获得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学位,1998年以来为清华大学教授,2008-2012年兼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科技部实验动物专家委员会主任等职。先后任Current Zoology主编,Journal of Cell Science、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Cell Research、BMC Developmental Biology、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Mechanisms of Development、Open Biology等杂志编委会或顾问委员会成员。主要利用斑马鱼为模式系统,研究脊椎动物胚胎早期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包括母源因子的作用、胚层诱导与分化的调控机制等,相关知识有助于理解和预防人类不育不孕和出生缺陷。已在Science、Cell、Developmental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Development、EMBO Journal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

报告题目:胚层的诱导及其分化的调控机制

1595492267062019894.jpg

朱冰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

朱冰课题组利用生物化学、定量质谱学、表观基因组学、动物模型等手段,致力于研究表观遗传修饰模式的建立和维持机制。朱冰课题组系统性研究了组蛋白修饰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从亲代细胞传递到子代细胞的模式和机制,发现核小体的核心部分通过全保留方式进行分配,否定了组蛋白修饰的精确继承模型;进而通过对关键组蛋白修饰酶的催化活性调控机制研究,提出了组蛋白修饰继承的缓冲模型。近期,朱冰课题组在DNA甲基化的建立、继承、信号诱导的选择性去除和转录记忆的建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朱冰课题组在Nature, Science, Mol Cell, Cell Research, Genes Development 等杂志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多项研究成果已进入表观遗传学教科书。

报告题目:Epigenetics: from inheritance to memory

1583290772099001153.png冯新华教授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冯新华博士,国家特聘专家、浙江大学教授。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学士, 1983)、中科院研究生院/遗传学研究所(硕士,1986)和美国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博士,1992),在UCSF接受博士后训练(1993-1997)以及担任研究助理教授(1997-1999)。1999年底,加盟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2003)和教授(2007)。2009年10月回到浙江大学任职, 现任校长特别助理、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

冯新华教授长期从事细胞信号网络研究,尤其在TGF-b信号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研究成果包括信号因子SMAD家族蛋白、磷酸酶PPM1A等的发现、TGF-b受体调控分子机制的阐明以及信号网络在干细胞、器官发育以及癌症中的作用与机理。先后获得过美国Keck Young Scholar (2001)、LLS Scholar (2003)、ACS Research Scholar (2003)、国家杰青B类 (2004)、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08)国家特聘专家(2009)、美国AAAS Fellow (2012) 以及浙江省特级专家(2018)等荣誉。现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与信号转导分会会长、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学术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特聘专家联谊会生物医药与生命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以及浙江省海高会理事与生物医药分会常务副会长等学术兼职,以及国内期刊Cell Regeneration、Cell Research、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等编委。曾任美国细胞学学会(ASCB)国际事务委员会委员、JBC编委、美洲华人生物科学学会(SCBA)财务长和理事会成员、华人生物科学家协会(CBIS)理事会成员等。

报告题目:TGF-β Signaling and Beyond: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1584087491707099977.jpg

裴端卿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裴端卿,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学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细胞命运调控和转换研究,在诱导多能干细胞和表观遗传领域做出了系统与创新性工作。迄今发表SCI学术论文超过100篇,其中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unications、Nature Methods、Nature Cell Biology、Cell Stem Cell等Nature子刊及Cell子刊发表发表13篇干细胞原创学术论文,6篇评述论文,Cell主刊综述1篇,Nature主刊综述1篇,该综述受Nautre的邀请与国际领域专家一起探讨干细胞干性的量化定义及领域发展方向。

裴端卿教授在国际同行中具有较高影响力,2018年入选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会士 (EMBO Associate member),2015年加入人类基因编辑研究小组;他还是国际干细胞学会(ISSCR)临床转化研究委员会委员;2015年戈登科学会议“Genome Architecture in Cell Fate and Disease”发起人之一;ISSCR学会2014年年会组委成员;2014年Nature主办“体细胞重编程与癌症基因组”会议组织者之一。他还曾多次参与国内相关领域研究规划与评审,是十一五863计划生物医药领域专家;2011年“干细胞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第一届专家组召集人之一;自然基金为医学科学部第二、三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17年科技部“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

裴端卿教授近5年共主持省部级大型科研项目9项,其中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创新群体项目负责人一项、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一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09年度和201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3年度和2018年度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报告题目:Cell fate control at the chromatin level

刘光慧.png

刘光慧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刘光慧,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衰老细胞生物学分会(CSACR)会长,国际健康与寿命研究学会(Academy for Health & Lifespan Research, AHLR)共同创始人/科学理事,《Protein & Cell》副主编,《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副主编,《Cell Reports》编委,《Aging Cell》编委。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顾孝诚讲座奖,首届老年医学杰出贡献奖等荣誉。

报告题目:Programming and Reprogramming of Aging